4月22日,作為“織愛行動”走進廣東時裝周的活動之一,織愛行動”繡藝傳承公益探訪進企業在廣州中大門開展,公益組織、行業協會、時尚產業平臺、設計師與非遺傳承人深入交流,共議非遺技藝的當代傳承路徑、公益與時尚的互促發展等話題。
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自1996成立以來,一直以推進行業科技進步、人才培養為己任。2023年5月與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織愛行動”公益項目,旨在匯聚行業愛心力量,助力女性健康發展與非遺文化傳承創新,讓紡織的溫暖觸達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群。2025廣東時裝周-春季期間,為推動廣東服裝服飾行業了解“織愛行動”、關注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和廣東省服裝設計師協會共同策劃了“織愛行動”走進廣東時裝周系列活動。作為系列活動之一,本次公益探訪旨在搭建手工藝者與市場的橋梁,進一步推動廣東服裝行業了解和加入“織愛行動”,通過鏈接時尚產業平臺的資源整合能力、設計師的創新視野及非遺傳承人的技藝,推動建立“設計驅動+公益孵化+市場對接”的生態閉環。
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張翠竹(右一)、廣州中大門總經理助理陳子超(左一)
活動當日,“織愛行動”一行在廣州中大門總經理助理陳子超的帶領下,參觀了中大門各個重點項目,深入了解項目的規劃和建設情況。據介紹,廣州中大門致力于推動紡織服裝向時尚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紡織服裝企業提供展貿、設計版坊、原創品牌、潮流發布、數智化等服務,構建中大門時尚港產業數智化平臺;打造紡織服裝4.0產業綜合體;創新時尚產業與生活美學商業街區融合發展的潮流社區;旨在提高“東方設計”的國際時尚市場份額,構建國際時尚發布中心。
為推動非遺與時尚的深度融合,本次公益探訪特別組織了非遺傳承人與廣東設計師代表進行深入交流。廣東省服裝設計師協會副會長楊宇深耕十七年服裝設計開發,精通各種版型、面料和色彩應用,先后創立了SELAH、Y2 MOR AIR、UNIXT、17M FACE等多個別具風格的時尚品牌,并親自擔任品牌創始人兼藝術總監,以獨特的創意與精湛的設計技藝,領航品牌不斷開拓時尚新境界。交流中,楊宇表示非遺技藝與時尚設計有天然的契合性,兩者之間是美美與共的關系,未來希望與非遺傳承人深入合作,共同創作出更有東方之美的時尚產品。
廣東紡織服裝非遺推廣大使、LAFAVEUR蕓想品牌創始人、高定時裝設計師關淑敏帶領“織愛行動”一行參觀了工作室,分享到“非遺是歷史的瑰寶,是民族智慧的結晶。非遺不僅僅是古老的技藝和傳統,更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LAFAVEUR蕓想近年持續深耕中國傳統文化,將非遺元素融入現代設計中,通過參加廣東時裝周等活動,努力將非遺之美展現給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非遺的價值。”
三都水族馬尾繡非遺傳承人潘秋燕、丹寨苗族蠟染傳承人張曉丹和王婷婷表示此次公益探訪收獲滿滿,廣州中大門的產業平臺與設計師的創造力帶來了很多新啟發,希望可以聯合更多設計師推出更符合市場需求和當代審美的非遺時尚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