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日,“織愛行動”公益項目宣講會暨“歸�?覓心”李小燕貴州非遺創新時裝發布會成功舉辦,以一場融合公益情懷與非遺創新的盛會,詮釋時尚向善的力量�
2025廣東時裝�-春季期間,為推動廣東服裝服飾行業了解“織愛行動”、關注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和廣東省服裝設計師協會共同策劃了“織愛行動”走進廣東時裝周系列活動,以廣東紡織服裝行業力量積極參與“紡織之光”等公益項目的共建共發展,推動服裝企業、非遺傳承人的合作,促進鄉村振興、非遺傳承及公益事業的長足有效發展�
公益賦能,織就產業溫暖篇�
作為紡織行業的公益平臺,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繼承和發揚以新中國紡織工業奠基人錢之光先生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實業家開創新中國紡織事業的奮斗精神�28年來始終以推動行業科技進步、人才培養為己任,獎勵了科技創新成果1804項,優秀師生4912名,支持科技成果推廣355項、資助應用基礎研�103項,累計公益支出超過1.2億元。“織愛行動”是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與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的公益項目,希望匯聚行業愛心力量,助力女性健康與非遺文化傳承,讓紡織的溫暖觸達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群�
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副理事長張翠竹在致辭中表示將從三個方面推動“織愛行動”可持續發展:一是從輸血到造血,項目不僅捐贈物資,注重能力建設,構�"設計賦能+技藝傳�+市場對接"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二是從公益到共益,推出定制企業�"織愛包裹"、聯名產品義賣等模式,希望每份愛心都能獲得時尚回響;三是從活動到生態�"織愛行動"與廣東時裝周的再次合作,標志著公益已成為時尚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基金會誠摯邀請更�品牌加入"織愛伙伴計劃" ,設計師參與非遺創新設計,媒體朋友傳播這些溫暖故事,讓公益成為時尚產業的新標簽,讓愛心賦能行業發展�
愛的藍圖,廣東服裝彰顯當�
�2023年底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與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合作開展“織愛行動”走進廣東、非遺探訪貴州行、愛心物資捐贈等系列活動以來,一批廣東服裝企業積極響應公益號召,踐行社會責任,在慈善事業中秉承公益初心,以行業之力賦能“織愛行動”公益項目創新發展,參與抖音公益售賣捐贈、支援西藏地震抗災,彰顯企業社會擔當與大愛情懷,實現了非遺、公益與時尚產業的有機融合�
藉著本次宣講會的契機,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特向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中國服裝設計最高榮譽“金頂獎”設計師李小燕以及比音勒芬服飾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例外服飾有限公司、廣州市利工民針織有限公司、廣州千樂禧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廣州領英定制通科技有限公司、廣州云紗閣貿易有限公司、潮州市琦銳服飾有限公司等愛心企業頒發榮譽證書,以期鼓勵更多廣東時尚力量加入“織愛行動”,讓善意成為產業與公益互促發展的溫暖力量!
非遺新生,時尚對話千年技�
2024年,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聯合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組織“織愛行動”非遺公益探訪活動走進貴州。作為“金頂獎”獲得者,李小燕積極響應行動,深入探訪考察貴州非遺,從貴州的苗侗山寨獲取靈感,將苗繡、扎染、侗布、百鳥衣等融入服裝設計,創作出“歸�?覓心”非遺服裝作品系列�
本次發布會,李小燕以“歸源”詮釋民族文化的根源力量,以“覓心”探尋時尚與文明的璀璨共鳴,展現了設計師與百姓共有的質樸初心,向觀眾深情地訴說32年設計生涯的初語起始。李小燕提到,“每一次走進山寨,都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生命力。設計不僅是美的表達,更是對傳統的守護與創新。”她的作品不僅是服裝,更是文化的載體,傳遞著對土地、對人文的深沉熱愛。“歸源·覓心”不僅是一場時尚盛宴,更是一次心靈的回歸再出發的旅程�
作為驚喜環節,三都水族馬尾繡非遺傳承人潘秋燕、丹寨苗族蠟染傳承人張曉丹和王婷婷受邀登上廣東時裝周的舞臺,向觀眾展現非遺服飾的原生之美�
當日,“織愛行動”非遺設計與流行趨勢創談會特別召開。公益組織、行業協會、非遺傳承人、設計師、品牌代表及行業專家等齊聚一堂,展開公益、非遺與時尚的對話,共同探討如何利用設計激活傳統工藝的當代生命力、創作出更有具有市場價值的非遺時尚產品、借力現代營銷手段吸引消費者等話題,為非遺技藝與現代時尚的融合注入更深層次的行業思考與創新動能�
紡織是經緯的交織,公益是愛心的交織。讓我們攜手“織愛行動”,用一針一線編織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讓中國紡織服裝不僅溫暖世界,更能溫暖人心!